第1470章 還是要靠自己
等兩千虎賁軍連打帶殺將殺手逼到一起時,這幫殺手也隻剩下五六百。
王人言立馬衝過去向張牧稟告。「大帥,還剩下五六百活口。」
聽到王人言這話,張牧勃然大怒。
「老子說話你聽不懂是吧?一個活口不留,你忘記了是吧?留五六百幹嘛?你特麼的留著當祖宗供著?」
渾身是皿的張牧發起火來,那是相當的嚇人。好在王人言了解張牧的脾氣秉性,還能綳得住。
「大帥,我是這麼想的。那幫王八蛋太不是東西,就這麼弄死他們太便宜他們,要不要玩點刺激的?比如千刀萬剮?」
聽到王人言說千刀萬剮,再看著不遠處祿無影帶的一萬丐幫人,張牧心裡有了計較。
「老王,讓兄弟們扔一萬把刀在地上。」
聽到張牧這話,在看著一萬丐幫人和五六百殺手,王人言哪裡會不明白張牧的意思?
等一萬把大砍刀被扔在地上,張牧沖祿無影說道:
「吩咐下去,凡丐幫之人,有一個算一個,每人撿一把刀去捅那幫殺手一人一刀。」
「沐國公,這是不是不妥?我們這一萬丐幫人和那幫殺手也就是今天才分敵我,他們昨天都還是自己人。現在讓他們去捅那幫人,是不是太殘忍了?」
看到張牧不吱聲,祿無影立馬明白張牧的決心。
「沐國公,你放心,一定照辦。」
祿無影雖然在張牧面前唯唯諾諾,可他到底是丐幫幫主,在丐幫人面前可不這樣。
「凡丐幫人都聽好了,每人撿一把刀,去把那幫殺手給捅了,他們一共五六百人,你們每個人都得捅五六百下。時間緊,任務重,抓緊時間,別耽擱了晚上喝酒。」
祿無影話音剛落,那些想著表現自己的幫眾立馬走過去撿起大砍刀就是捅。縱然跪地求饒的五六百殺手已經把頭磕破,已經把褲襠拉滿,可誰搭理他們?
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,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恨起心去捅以前的自己人,可總有那麼幾個想著彰顯自己講義氣的形象,拒絕過去捅人。
看著幾十個不願意過去捅人的丐幫徒子徒孫,祿無影沒廢話,直接一刀一個全給砍死。
事情解決後,王玄策湊到張牧面前問道。
「大帥,這件事怎麼解決?刺殺當朝國公爺,不是小事,要不要報官?」
聽到王玄策這話,張牧陷入沉思:
剛剛在小樹林被刺殺,動靜那麼大,整個長安城的人應該都知道。可就是沒人過問,連李老二也沒派人過來問情況。
這說明什麼?說明李老二默認讓自己解決這事。
現在第二次被刺殺,大概率李老二還是不會過問。張牧也清楚,不管是李老二親自過問,還是自己去報官,最後結果都是一樣,不了了之。
世家的人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刺殺自己,就一定想到了退路。到朝堂上跟他們磨嘴皮子?最後能有什麼好下場?那幫王八蛋胡攪蠻纏的功夫可是著實不賴。
就算自己堅持查下去,最後的結果最多也就是世家推幾個士族官紳當替死鬼出來扛事。殺幾個士族官紳和不殺,沒有意義。
張牧知道,這筆賬不能依靠朝廷去算,想討回公道,必須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。
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是推行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之策,還不是算總賬的時候。
等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之策推行完,這筆賬一定要算清楚。
「老王,你知道的,這種事情報官沒用。那幫王八蛋除了和稀泥,能幹嘛?算賬的事,以後我們自己幹。」
聽到張牧這話,王玄策已然明白過來。
接下來打掃戰場的事都不用張牧吩咐,薛仁貴帶著虎賁軍給辦的明明白白。
把所有屍體都給堆積到一起,然後一把火給燒的一乾二淨。
然後薛仁貴親自帶著兩千虎賁軍護送張牧和大聰明,小聰明,回城,一直到了長安城南城門口,薛仁貴又吩咐王人言帶著兩百將士接著護送張牧進城,然後薛仁貴才轉身回軍營。
本來張牧想著帶大聰明和小聰明到孫思邈那去治療傷口。可兩個愣頭青死活不願意去,一個勁的嘀咕著最好的靈丹妙藥就是大魚大肉,隻要吃飽喝足了,啥傷病都不是事。
看到兩個傢夥精氣神不錯,張牧這才放棄去拜訪孫思邈的想法。
張牧進城後,直接前往醉香樓,吩咐夥計送酒菜到虎賁軍軍營犒賞三軍。
這一天虎賁軍著實辛苦,必須好好犒勞一下。
張牧帶著大聰明和小聰明剛回到家,左鄰右舍,親戚朋友紛紛提著禮盒過來探望。
張牧怎麼說也是大唐雙駙馬,國公爺,虎賁軍主帥,可以說是大唐除了李世民,最有權勢的人。
剛剛人家在城外受傷,你可以裝作不知道。可現在都進城了,你還能裝作不知道嗎?
橫豎就是花點小錢提點趁手的禮品過來說兩句好聽的話,又不是要三大兩小。
也許你送的禮品領導看不上,記不住你,可領導一定能記住沒過來送禮的人。
沒讓張牧失望,程處默他們幾個來了,然後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垢也來了。
事情就是那麼個事情,大家都是明白人,心裡都清楚。這件事是明擺的事,就是世家出頭,天下士族官紳共同出力弄出來的事。
雖然李世民吹鬍子瞪眼睛的嘴上說要徹查這事,長孫無垢用她的柔軟不停安慰張牧的胳膊。可張牧知道,此時李世民不會分心在這事上,長孫無垢也不想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。她們此時心裡想的肯定是推行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之策的事。
現在正是推行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之策的關鍵時刻,李世民絕對不會利用自己被刺殺的事去激怒天下士族官紳。
隻有這件事辦好了,李世民才有可能會徹查這事。
當然,張牧也知道,真等到了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之策推行開。那天下士族官紳將會元氣大傷,哀聲哉道。
到時候李世民為了安撫他們,定然會將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最後不了了之。
這件事想討回公道,還是要靠自己。